颐和园我国著名的园林之一。其园林设计,集我国造林艺术之大成,堪称艺术之精华,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综观全园主次分明,布局结构章法严谨。
颐和园于乾隆十五年兴建,名清漪园。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所毁,光绪十四年修复,改为今名。1900年又被八国联军所毁,至1903年再次修复。占地面积约三十四平方公里,水面占四分之三,是利用原有家山即万寿山和疏浚扩大原有湖面组成,园内有各种形式的楼台殿阁三千余间。
湖面布局以岛屿和长堤为主。最大岛屿与十七孔石桥与东岸相接,成为湖面布局的中心。湖西部筑有一道断续的、以各种形状的小桥连接的土堤,把湖面分割成两部分,成为湖西部的风景的主要组成部分。
园东的行宫,是平坦地面上的主要建筑群,这是当时皇帝听政和生活的地方,以仁寿殿为主要建筑。从这组建筑西端开始便是长廊,它沿着湖北岸和甕山南麓延伸,长达七百余米。
长廊是宫殿到风景中心的过渡,也是风景的重要构成部分。长廊中部连接万寿山最主要的建筑中心排云殿大门。排云殿这一组建筑在山南麓,南临湖面,远眺龙王庙,各个建筑物随山势逐渐升高,在最后面建筑了全园最高的建筑物——佛香阁,成为园内山区建筑布局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