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戏曲的形成与原始鬼神崇拜之间有着颇为密切的关系。远古时代图腾礼仪及傩祭中的拟兽类歌舞,就蕴含着鲜明的戏剧美因素。与拟兽扮饰表演不同的拟神扮饰表演,包括蜡祭、雩祭、社祭等,以及葛天氏之乐也带有丰富的音乐舞蹈、装扮表演等戏剧因素。 巫觋在此类宗教活动中的地位和行为颇似今天戏剧舞台上的演员,为孕育中的我国戏曲提供了虚...
原始舞蹈是一种人类原始文化形态,它还不是有意识的娱乐或艺术创作。我国舞蹈与当时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可分四类: 一是反映生产劳动或与此有关的祈祷活动。这类舞蹈多是对某些生产过程的摹拟。 二是反映性爱和与此有关的祈祷活动。在原始社会中,这类舞蹈含有对生殖器的崇拜和对氏族繁衍的愿望。 三是反映战争及与之有关的祈祷活动...
一是古代的交谊舞。从汉代到魏、晋期间,为了活跃气氛、联络感情和增进友谊,官宦和贵族宴会盛行一种交谊性的邀请舞,名叫以舞相属。唐代还流行一种名叫打令的交谊舞,是在贵族宴会中行酒令时跳的习俗舞蹈。 二是宫廷舞蹈。如唐代的《秦王破阵乐》《七盘舞》《巴渝舞》《胡腾舞》《霓裳羽衣舞》等。 三是佛教舞蹈。在一些规...
我国舞蹈在走出蛮荒,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很快就走向成熟。在西周的初年即制定了雅乐体系,这是我国乐舞文化的一个里程碑。乐舞艺术的地位和作用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部分乐舞就是雅乐、雅舞,它们一直是我国乐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始终居于正统地位。 雅乐舞蹈的主要内容是六大舞,也叫六代舞,代表六个朝...
根据我国传统音乐理论,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五个类别: 一是器乐音乐。我国的器乐音乐可以划分成独奏和合奏两个类别。独奏音乐中再次划分成弓弦、弹拨、吹管、打击等类别;合奏类音乐也可进一步划分成弦索乐、丝竹乐、吹管乐、鼓吹乐和吹打乐。这五种合奏乐构成了我国传统音乐的精髓。 二是戏曲音乐。我国有三百多种地方戏曲剧种。这些...
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而非视觉或其它什么感觉的艺术。把乐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使人听之产生美感,这种艺术就叫音乐。广义来讲,音乐就是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审慎的或其它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 所谓的音乐的定义仍存在着激烈的争议,但通常可以解释为一系列对于有声、无声具有时间性的组织,并含有不同音阶的节奏、旋律及和声。
一是美声唱法。原意为美丽的歌唱。它源于意大利民歌唱法,传入我国有近一个世纪的时间。特点是气息宽广,声音洪大,共鸣完善。要求发出悦耳、圆润的声音,要求声区统一,唱音阶时匀称地从低音到高音的连贯,音准完美。 二是民族唱法。源于我国传统的民间唱法和戏曲唱法。它寻求有力的呼吸支持点;声区统一,声区变换的地方不留痕迹。要求头...
一是吹管乐器。我国吹管乐器起源甚古,相传在四千年前夏禹时期,就有一种用芦苇编排而成的吹管乐器叫作钥。 我国吹管乐器根据发音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气息经由吹孔,引起空气柱的振动而发音的,如笛子、箫、埙、排箫等。一类是气息经过哨子,引起空气柱的振动而发音的,如唢呐、管等。第三类是气息经由簧片,引起空气柱的振动而发...
我国传统戏曲剧种有数十种之多,它们包括:京剧、昆曲、高腔、梆子腔、评剧、河北梆子、晋剧、蒲剧、上党梆子、雁剧、秦腔、二人台、吉剧、龙江剧、豫剧、越调、河南曲剧、山东梆子、吕剧、淮剧、沪剧、滑稽戏、越剧、婺剧、绍剧、徽剧、黄梅戏、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赣剧、采茶戏、汉剧、湘剧、祁剧、湖南花鼓戏、粤剧、潮剧、桂剧、彩调、壮剧、...
京剧耐人寻味,韵味醇厚。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 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已有二百年历史。京剧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30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我国戏曲的代表。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如马连良、程砚秋、袁世海、梅葆玖、周信芳、梅兰芳等。并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如谭鑫培谭派、高庆...
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的昆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昆曲唱腔华丽、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可以说在戏曲表演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最高境界。昆曲中的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 昆曲曲文秉承了唐诗...
公元前1058年,周一举灭商。为宣扬自己受命于天,巩固其统治,统治者着力对前代的乐舞加以整理、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以汉民族乐舞为主体,包括其他少数民族乐舞的我国乐舞传统,并制定了较系统的乐舞制度。为了保证乐舞制度的实施,周代建立了乐舞机构,制定了十分严格的乐舞制度,如对参加祭祀乐舞的人数,也明确规定了各方面的区别和限制。 西周强化乐...
西周时期的大司乐,它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当时统治阶级很重视音乐,把音乐看作是统治国家的重要工具。 大司乐作为周朝的音乐机构,掌握着音乐教育和执行礼乐的职能,它的培养对象主要是王室和贵族的子弟,也有一些是从民间选拔出来的优秀音乐人才。 学习内容主要为音乐美学、演唱和舞蹈;学时为七年,从13岁开始学习,20岁毕业;...
周代六乐中最著名的乐舞是《大韶》。作为雅乐舞蹈主要内容的六大舞之一的舜乐《大韶》,简称《韶》,亦作《韶箫》《箫韶》《韶虞》《昭虞》或《招》。 内容是歌颂舜帝能继承并发扬光大尧的功德,而它的表现形式则是击石拊石,是凤凰来仪,百兽率舞,可见它原来也是氏族社会中的原始舞蹈。 吴季札在鲁国曾见《大韶》演出盛况...
所谓百戏,是指古代散乐杂技,包括扛鼎、吞刀、爬杆、角抵等。百戏作为一种娱乐表演形式,起源于原始社会,盛行于秦汉。就表演项目而言,扛鼎是最刺激的节目。所谓扛鼎,即举鼎,比谁力气大。 百戏起自军中的讲武活动,到战国末期和秦汉时代也只是宫廷中的娱乐表演节目。据说在汉武帝时,专门在长安举办了一次大型的百戏演出,允许官员和长安的市民前...
赵飞燕是我国汉代宫廷女舞蹈家,原名冯宜主。她自幼聪明伶俐,能歌舞,善行气术。其父为音乐家,能作凡靡之乐。父亡,家境破败,流落长安街头,后被咸阳侯赵临收养,教习歌舞,送给阳阿公主做贴身侍女。因其身轻若燕,能作掌上舞,人称赵飞燕。成帝刘鹜悦其舞姿,召入宫,封为婕妤。 永始元年,即公元前16年,赵飞燕被立为皇后。一...
我国十大古典名曲包括:《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我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俞伯牙在江边抚琴,一曲《高山流水》,唯钟子期从中听懂山之雄浑、水之幽深。《梅花三弄》中寒梅迎霜傲雪,疏影弄月,暗香轻度,...
传说春秋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乐谱最早见于明朝《神奇秘谱》,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
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毁容而死。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体现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操。
《落雁平沙》,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 《古音正宗》中说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
《十面埋伏》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最后决战的情景。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垓下之战的情景描写,故事性极强。 明代王猷定《汤琵琶传》中,记有被时人称为汤琵琶的汤应曾弹奏《楚汉》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乐曲开始曲调悠然自得,表现出一种飘逸洒脱的格调,上下句的呼应造成渔樵对答的情趣。主题音调的变化发展,并不断加入新的音调,加之滚拂技法的使用,至第七段形成高潮。 刻画出隐士豪放无羁,潇洒自得的情状...
《夕阳箫鼓》是抒情写意的乐曲,后被人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 《夕阳箫鼓》充分运用大乐队拥有丰富的乐器色彩,巧加编配,乐器时增时减,使乐队音响富有高、低、浓、淡、厚、薄的变化,层次分明;在音乐表现方面,既发扬古典音韵优雅的格调,又使音乐充满内在的激情,颇具情韵,富有生气。
《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及演奏形式,乐曲表现了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 《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我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桓伊所奏的笛曲。 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相传晋桓伊作笛《梅花三弄》,后人移值为琴曲。乐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迎风斗雪的...
《阳春白雪》是由民间器乐曲牌仪《八板》或《六板》的多个变体组成的琵琶套曲。八板头变体的循环再现,各个《八板》变体组合在一起形成变奏的关系,后又插入了《百鸟朝凤》的新材料,因此它是一首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结构。 《阳春白雪》流传有两种不同版板,《大阳春》和《小阳春》,《大阳春》指李芳园、沈浩初整理的十段、十二段乐谱;...
《胡笳十八拍》原是一首琴歌,据传为蔡文姬作,由十八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表现了文姬思乡、离子的凄楚和浩然怨气。 东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双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女。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 曹操平定了中原,与匈奴修好,派使邪路用重金赎回文姬...
我国十大民乐包括:小提琴协奏《梁祝》、民乐合奏交响诗《流水操》、二胡与乐队合奏《二泉映月》、琵琶与乐队合奏《塞上曲》、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二胡协奏曲《不屈的苏武》、民乐合奏《月儿高》、编钟与乐队合奏《梅花三弄》、民乐合奏幻想曲《秦兵马俑》、民乐合奏《彩云追月》。 《梅花三弄》原是一首古琴曲,三弄就是演奏三遍的意...
南戏的产生时间,实际上早于北曲杂剧。明祝允明在《猥谈》中说: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 我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世纪至14世纪二百年间在我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我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 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奇,就...
在我国三千余年的戏曲史上,凡举作家之盛,作品之多,最能发泄民众的精神,描写社会的状况的,却是没有一个时代的戏曲艺术能与元曲抗衡。在元代各类文学作品中,也只有杂剧作品取得的成就最高。 在元大都的戏剧舞台上最盛行的是北曲杂剧即元杂剧。北曲杂剧为主,院本诸戏为辅,构成了元大都戏剧舞台上的基本面貌。民间演剧场所和宫廷演剧活动是大都戏...
汤显祖(1550年~1616年),我国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晚年号若士、茧翁,江西临川人。在我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等。 汤显祖在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影响。晚于汤显祖二十多年的沈德符说: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又...
明清传奇指当时活跃在舞台上的海盐、余姚、弋阳、昆山等声腔及由它们流变的诸腔演出的剧本。它是南戏系统各剧种剧本的总称。 14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从宋元南戏和金元杂剧发展与丰富起来的我国戏曲艺术。剧本体制有许多新的创造,表演艺术在明代中叶以后达到了高峰,从而构成了我国戏曲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这一时期也有部分较好的作品,如《寻亲...
是我国清代多种民族、民间戏曲艺术的统称。继昆曲兴盛之后,具有浓厚乡土色彩的地方戏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剧种众多,各具特色,为古老的我国戏曲注入了新鲜血液,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 在清代地方戏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乾隆年间被称为花部乱弹戏的梆子、弦索、皮簧等新兴剧种和以藏剧、白族吹吹腔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戏曲。其次,也包括了由前代延续下...
李渔(1610年~1680年),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生于江苏雉皋。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 李渔所著的戏曲,流传下来的有《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美人香》《风筝误》《慎骛交》《凰求凤》《巧团圆》《意中缘》《玉搔头》《万年欢》《偷甲记》《四元记》《双锤记》《鱼篮记》《万全记》《十错记》《补大记》及《双瑞记》等十九种...
《儒林外史》是一部描绘古代知识分子群像的长篇讽刺小说。小说以写实的笔法描绘了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态度与追逐,并将矛头指向了黑暗的政治与迂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