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又称我国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从狭义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等内容。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书法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是以毛笔书写汉字来...
运笔有方笔和圆笔两种:方笔要求起笔的地方作方形,欲右先左,欲左先右。如写横画一,先将笔锋逆推向左落笔,然后向右横拖,运行到末端,一顿作收。这样可以预蓄气势,顺势而出。圆笔要求下笔时不使笔锋分散。如写横画一,落笔时把笔锋裹住,自成圆劲之势,再微微提笔向右运行,一位即收,笔势自然就显得浑圆。 不论是采用方笔还是...
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书法家,其中以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最为出色。 王羲之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王羲之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
秦汉:李斯、赵高、胡毋敬、张芝、程邈等。 魏晋南北朝:王羲之、王献之、钟繇、陆机等。 隋唐五代:张旭、颜真卿、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孙过庭、贺知章、张旭、怀素、李邕、柳公权等。 宋辽金: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佶、蔡京、朱熹、欧阳修、林逋等。 元代:赵孟頫、鲜于枢等。 明代:董其昌、祝允明、文征...
书法字体,就是书法风格的分类。书法字体,传统讲共分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和楷书字体五种,也就是五大类。 在每一大类中又细分若干小的门类,如篆书又分大篆小篆,楷书又分魏碑唐楷之分,又有二王体、瘦金体之说。 行书字体的代表作品是王羲之《兰亭序》;草书字体的代表作品是怀素的《千字文》;隶书字体的代表作品是《...
行书字体:行书的发展既不像楷书那样稳定,又不像草书那样变化无常。行书不温不火,有板有眼,章法不乱。行书行笔加快,节奏感强;附勾增多,映带妙用;楷草相间,变化丰富;连绵不断,挥洒自如。 隶书字体:隶书字形由修长变为扁方,上下收紧,左右舒展,运笔由缓慢变为短速,从而显示出生动活泼、风格多样的气息,给书写者带来很大的方便。 ...
我国的书法艺术来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因此,产生了文字。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即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 在黄河流域斐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较多的符号,这种符号就是汉字的雏形。仰绍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统一国家后,丞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我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峄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玡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 秦代是...
秦始皇统一我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它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我国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
殷商甲骨文,即祭祀狩猎涂朱牛骨的刻辞,它已具备了我国书法用笔,结字,章法的三个基本要素。作品风格豪放,字形大小错落,生动有致,各尽其态,富有变化而又自然潇洒。不愧为甲骨文书法中的杰作。 西周的大盂鼎铭文,它是西周康王时期的著名青铜器,内壁有铭文,长达291字。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
秦相李斯的《泰山刻石》,可称得上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书法家。《泰山刻石》的书体是秦统一后的标准字体,小篆。 其结构特点,直接继承了《石鼓文》的特征,比《石鼓文》更加简化和方整,并呈长方形,线条圆润流畅,疏密匀停,给人以端庄稳重的感受。一般以为秦代诸刻石皆为李斯所撰,把他当作当代书法家兼文字学家。李斯,字通古,秦上蔡人...
秦简是战国时期,即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秦国及后来的秦朝遗留下来的简牍总称。我国古代的战国和秦朝时期,书写主要利用竹木简,没有现在的纸张。 秦简的发现对于研究秦的历史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秦法律的研究,尤其重要。秦简是在秦墓葬中出土的。 秦简对于研究我国汉字的发展也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是很重要的史料。相传秦代...
隶书的出现,是书法史乃至文字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从此,书法告别了延续三千多年的古文字而开端了今天的文字,字的结构不再有古文字那种象形的含义,而完全符号化了。 书法上称秦隶为古隶,汉隶为今隶。隶书承上启下,上承篆书,下启楷书,是一个质的转变和过渡。作为书法艺术,它打破了原来篆书单一用笔的局限,而有了十分丰富的...
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汉代隶书,都是凭当时刻在石碑上而保留下来的。可惜当时书丹的作者没有留下他们的姓名,后人只好以某碑或某碑铭文内容为其命名,例如《乙瑛碑》《史晨碑》《礼器碑》《孔宙碑》《石门颂》《华山碑》《曹全碑》《西狭颂》《张景碑》《张迁碑》等。 汉代书法,除碑刻外,还有书写在木板(北方)和竹板(南方)上的汉简。简板上的汉隶...
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就孕育着真书,而行草书几乎是在隶书产生的同时就已经萌芽了。真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它们的定型,美化无疑是汉字书法史上的又一巨大变革。 这一书法史上了不起的时代,造...
南北朝时期的书法,是我国书法史上发展的重要阶段。北朝以北魏立国最久,所以北碑又称魏碑。 清代大书家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南北朝碑有十美的评述: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二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 ...
隋代的国祚甚短,书家、书迹也不是很多,无法创造辉煌的成果,只好把位置让给之后的唐来创造奇迹了。 隋代是可用流星的短而灿烂性质来譬喻。传世的书迹中亦有可观的,且隐约可窥见唐代时欧、虞、褚、薛、徐、李、颜、柳等人的精诣,整齐之中仍有古味。以龙藏寺碑、启法寺碑、苏孝慈碑等为代表。 然而,隋结束了南北朝的混乱局面,统一我国。此...
唐太宗李世民极爱书法,特别崇尚王羲之书迹,朝野上下,均以太宗意趣为准,崇王之风,极盛一时。 他在《论书》中说: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唯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又认为学王字先须知王右军绝妙得意处。真书《乐毅论》,行书《兰亭》,草书《十七帖》,勿令有死点死画,方尽书之道也。 他还认为字以神为精...
五代的书家和传统的作品寥若晨星,可提的人物有杨凝式,他对五代书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代十国书法这一时期,朝代频繁更替,战乱不已,人们有一种不安的心绪,再加唐人已把书法上的法度发展到相当完善的境地,于是书法家们转向以书法抒发个人意趣的轨道,在这方面取得高度成就的是杨凝式。 杨凝式擅长楷、行、草书,具有奇险、雄杰的风格。他...
北宋书法四大家指的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苏轼擅长行、楷书。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 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
元代著名书法家有赵孟頫、邓文原、鲜于枢等人。 赵孟頫(1254年~1322年),我国文人画史不可绕开的关键人物。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 他提出以云山为师的口号,强调了画家的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克服墨戏的陋习。 他提出书...
明朝代表书家有董其昌、文征明、祝允明、唐伯虎等。 董其昌(1555年~1636年)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代表作有《白居易琵琶行》《三世诰命》《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倪宽赞》《前后赤壁赋册》等。 文征明(1470年~1559年)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长行书和小楷。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
我国清代书法经历蜕变,突破了宋元明以来的樊笼,显得十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代表人物有王铎、朱耷、傅山、金农、伊秉绶、康有为等。 王铎的行草浑雄恣肆,一时独步;傅山的行草有萧然物外、自得天机的意趣;朱耷的行草藏头护尾,其点画及其转折中蕴涵着一种国破家亡的惨痛的心情;金农为扬州八怪之一,所创漆书力追刀法的效果...
宫廷刻帖有:《懋勤殿法帖》《渊鉴斋法帖》《避暑山庄法帖》《朗吟阁法帖》《四宜堂法帖》《敬胜斋法帖》《天瓶斋法帖》《时晴斋法帖》《清爱堂帖》《三希堂法帖》《墨妙轩法帖》《兰亭八柱帖》《重刻淳化阁帖》。 民间刻帖有:《式古堂法帖》《秀餐轩帖》《职思堂法帖》《翰香馆法帖》《秋碧堂帖》《拟山园法帖》《太原段帖》《玉虹楼帖》《玉虹鉴真...
书法美的表现,不外有实与虚两个方面。实的方面是有形的,包括用笔、结构、章法等内容;虚的方面是无形的,包括神采、气韵、意境等内容。 书法的用笔、结构和章法,都是可见的形体。用笔有迟急、起伏、曲折之分,笔锋有正侧、藏露之别,笔画形态有方、圆,还要讲求笔力与笔势;结构有奇正、疏密、违和等法理;章法有宾主、虚实、气脉连贯和行列形式等...
一是人物画,即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我国的人物画,简称人物,是我国画中的一大画科。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其传神之法,常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中。 二是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我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
一是丹青。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青色等,故称画为丹青。丹青也泛指绘画艺术。 二是水墨画。指我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体。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取得水晕墨章的艺术效果。风格淡雅清新,很是独特,在我国画史上占重要地位。 三是写意。写意在我国画中属于纵放一族的画法。要求通过简练的笔墨,描绘出物象的形神来,来表...
我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原始绘画技巧虽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对动物、植物等动静形态亦能抓住主要特征,用以表达先民的信仰、愿望以及对于生活的美化装饰。 先秦绘画已在一些古籍中有了记载,如周代宫、明堂、庙祠中的历史人物、战国漆器、青铜器纹饰,楚国出土帛画等,都已达...
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的画迹来看,汉代的绘画包括:帛画,宫廷壁画,墓葬壁画,画像石、画像砖,漆器上的装饰画,木刻画、木板画。 其中,木刻画、本板画,在汉代绘画中并不普遍,从目前资料来看,仅江苏盱胎东阳汉墓中,出土了西汉时期的七块木刻画,是一种浅浮雕,独具风格。画的是星象图、泗水捞鼎、杂技百戏等图。另外,在河西一带出土的四块木板...
1972年所发掘的西汉马王堆一号墓是汉代极为重要的一座墓葬。就绘画史的角度而言,马王堆一号墓中最重要的出土品为侯夫人帛画。为绢本设色,高205公分,上部宽92公分,以下则宽47.7公分。 出土时画面朝下,覆盖于第四层内棺棺盖上,顶部有竹竿,有棕色丝带。该帛画在题材上以墓主人仙为主,辅以神话传说,分成三段,即天界、人界、地下。 墓中还出土...
《女史箴图》是晋代顾恺之以西晋著名文学家张华作的《女史箴》为题材画制的。女史是宫廷中侍奉皇后左右、专门记载言行和制定宫廷中嫔妃应遵守的制度的女官。箴是规劝、告诫的意思。 张华作《女史箴》,用韵文形式,以女史的口气写宫廷规箴。规劝教育宫廷中妇女遵循封建道德,宣扬对主当忠,对神当敬,对夫当从的女性箴条。 《女史箴图》高25厘...
《洛神赋图》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的。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洛神赋》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曹植与洛水女神之间的爱情故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富有诗意地表达了原作的意境。 《洛神赋图》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
敦煌壁画泛指存在于敦煌石窟中的壁画。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5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 敦煌壁画包括佛像画,如三世佛、七世佛、释迦、多宝佛、贤劫千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势至菩萨,天王、龙王、夜叉、飞天、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大蟒神等。仅...
阎立本是唐代画家,陕西西安人,祖籍榆林盛乐。他代表了初唐中原画家的风格。 阎立本与父毗、兄立德,俱擅绘画、工艺和建筑。工书法,擅画人物、车马、台阁。有丹青神化冠绝古今之誉。 他曾至荆州,见张僧繇画,认为徒有虚名;明日再往,认为只是近代佳手;三往,叹曰名下无虚士。遂十日不离,寝卧其下...
吴道子(680年~759年)唐代画家。画史尊称吴生。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其山水画有变革之功,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他还于焦墨线条中,略施淡彩,世称吴装。吴道子堪称唐...
五代时期最重要的绘画流派是黄派和徐派。 黄派又称黄筌画派、黄家富贵。在我国花鸟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五代花鸟画两大流派之一,成熟于五代西蜀的黄筌,光大于宋初的黄居寀。黄筌才高技巧,善于取熔前人轻勾浓色的技法,独标高格,是深得统治阶层喜爱的御用画家。其子居菜、居宝承其家风,成为两宋时占统治地位的花鸟派别。 黄筌为宫廷画...
明代最重要的绘画流派是浙派和吴派。 浙派是明代我国画流派之一。山水画以浙派为中心,大致自明初到嘉靖年间,南宋院体山水经赵孟頫反对后,元四家几乎统治了元代画坛。 明统治者不喜欢元四家,即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那种枯寂幽淡的作风,而欣赏南宋院体画的严整苍劲画格,有意提倡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摹仿马、夏之风从浙江一隅应...
扬州派是清代我国画流派之一。清初随贸易商业发展,扬州成为经济、文化繁荣的地区,绘画创作尤其活跃。最能代表该地区风格者较早有华嵒,稍后则有被称为扬州八怪的一批画家。据《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记载八怪是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八人。此后说法不尽相同。 他们多数专长花鸟、梅竹,亦有擅长人物或山水者...
海派是19世纪下半叶,在我国资产阶级形成和维新改良思想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个我国画流派。 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上海开放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它既成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繁华商埠,也是民族工业重镇。 进步的知识分子积极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掀起社会维新思潮,为海派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和思想...
《我国十大传世名画》是我国美术史上十座不朽的丰碑,是华夏文明史上十部伟大的巨著。她们皆为历代不二至宝,高头巨帙,历经磨难流传有序。《我国十大传世名画》都具有引首、题跋、历代名家题记、收藏玺印等浓厚文化痕迹,向世人展示我国艺术瑰宝的真正魅力。 我国十大传世名画指的是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唐朝阎立本的《步辇图》,唐朝张萱、周...
我国佛教造像、画佛、造塔,最初都从印度传来。佛画早在梁代,张僧繇即以善画佛像名世。他独出心裁,创立了张家样,佛像的我国化,从此有了很好的发展。至隋唐时期,佛画已经我国化。 无论造像绘画和雕塑等,都是在我国土地上发育成长的,具有我国的民族风格。初期虽曾受有印度的影响,但同一题材、内容和表现的方法都已不同。 印度...
从印度传入我国的佛像绘画首达新疆西部,今存者有拜城县克孜尔明屋壁画,绘有佛传及佛本生故事,库车县库木吐喇千佛洞,森木塞姆千佛洞等。 沿丝绸之路,东来而至甘肃的,有敦煌鸣沙山莫高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又有安西榆林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四川广元石窟,以及江南摄山石窟等。 全国造石窟之数不可...
色彩是构成绘画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因吸收和反射光量的程度不同,而呈现于视觉上的复杂现象。1666年牛顿偶然发现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出现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揭开了色彩的秘密。 绘画的色彩性质在视觉效应上,分为色相、纯度和明度三种;在感觉心理上,红橙黄等色给人以温暖热烈的感觉,称为暖色,青绿紫等色给人以寒冷沉静的感觉,称...
构图是造型艺术术语之一。艺术家依据形式美规律,在画面或特定的空间内经营安排人与物的关系和位置,使个别或局部的形象构成一个和谐的艺术整体。构图在形式上千变万化,它直接体现着艺术家的创造。 我国画理论称构图为章法或布局,文献记载东晋顾恺之提出置阵布势,南齐谢赫提出经营位置均是针对构图而言。五代的荆浩、关同多用全...
明暗是我国绘画造型的基本手段之一。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由于光源角度和物体结构不同而产生亮度上的深浅变化,它是人们认识物象的基本前提。因物体构造起伏多变,明暗层次变化十分复杂,但变化次序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归纳起来是亮部、中间色、明暗交界面、暗部、反光及投影。 绘画明暗造型方法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乔托、马萨绰等人实践,并由达...
透视是绘画术语,即在平面上再现立体空间的方法。可分为空气透视和线条透视。 空气透视是指由于空气的厚薄和湿度的大小影响色彩的浓淡,色彩随物体的远近距离而变化的规律;线条透视又称焦点透视,是指画面上所有的变线均可延长而消失于视平线上各不同的灭点的规律。按灭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 在绘画构图中利用灭点的...
题款又称题识、款识。构成我国画有机整体的重要因素。设计完美的题款能够使画面的艺术意境更加丰美,审美情趣更加浓郁。它最初只是用以标明画中人物的姓名和功勋,如西汉宣帝甘露三年在麒麟阁所画功臣图上写有官爵姓名。 随着绘画从墙壁转向缣帛纸卷发展,知识分子越来越多地加入到画工行列,尤其是北宋中期以来文人画的兴起以及山水、花鸟...
纸,是我国绘画的底子。另外还有织物。手工造纸的方法,因地理环境不同,原料不同,而处理工艺亦大有不同。大体上可分树皮纤维纸与竹纸两种。 墨,是我国画主要工具材料之一。墨的种类与性能,较为繁复,且具多种功用。大体上可分为松烟墨和油烟墨两大类。松烟墨是燃松取烟采煤,经漂、筛、去除杂质,配胶、用药、捣、丸等许多工序精心制成,是我国最...
我国画颜料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工艺上就开始使用,后至汉魏的帛画、壁画等绘画的发展,对于颜料的运用更加广泛。不过唐代以前多以矿物颜料为主,唐以后因植物颜料随染织业的发达而逐渐用以绘画。 至五代,颜料种类尤为复杂,但一部分化学颜料不及古代天然颜料能时效持久。现代我国画颜料有块状和粉状等,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颜料是绘画的重要...
《儒林外史》是一部描绘古代知识分子群像的长篇讽刺小说。小说以写实的笔法描绘了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态度与追逐,并将矛头指向了黑暗的政治与迂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