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经典,是齐鲁、荆楚、吴越、巴蜀等地域文化,以及儒、道、墨、法等学派文化,百川归海,相互容生,绵延至今的历史产物。
清代诗歌创作的整体状况怎样

清诗的开篇就显露出不凡的气象。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吴嘉纪、屈大均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遗民诗人,身处明清易代的历史大变局,或怀思故国,或讴歌忠烈,或标榜气节,或叹息民艰,表现了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和崇高的爱国思想。遗民群体的诗歌创作在艺术上也显示了鲜明的特色。

康、雍以降,清政权逐渐巩固,社会也渐趋稳定,诗歌创作则始终保持繁荣局面,作手代不乏人。王士禛、施闰章、宋琬、赵执信、朱彝尊、査慎行、沈德潜、袁枚、黄景仁等,风云际会,各领风骚。

鸦片战争爆发后,诗歌创作也开始冲决传统的藩篱,向着五四文学的方向移动。引领着这一时代潮流的是龚自珍、丘逢甲、黄遵宪、陈三立、梁启超等人,他们的创作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变革,为时代的进步推波助澜,并最终完成了向五四新文学的转变。

清代诗歌创作的另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词的再度勃兴。王夫之、吴伟业、屈大均、宋琬、龚鼎孳、尤侗、王士禛等都是一时作手,而陈维崧与阳羡词派、朱彝尊与浙西词派,更是登坛树帜,影响巨大。而在清初作者中成就最高的当属纳兰性德。

清中叶词坛则有张惠言、周济为领袖的常州词派的崛起。该词派在词学理论建构方面颇有建树,其主张推尊词体,强调“意内言外”,倡导“比兴”“寄托”,对近代词坛影响甚巨。而在词的创作方面,成就则稍逊一筹。

清代后期词的创作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活力,词人词作之多,甚至超过了前期和中期,其成就最著者有谭献、文廷式以及被誉为晚清四大家的王鹏运、郑文焯、朱孝臧、况周颐等。他们生活在风雨飘摇的封建末世,词作中对时事政治多有反映,也不乏忧国伤时的情感。

艺术上则讲究音律,重视锤炼,或委婉致密,或沉郁豪放,如朵朵繁花,将清末词坛装点的分外艳丽。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