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约(441年~513年)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人,是南朝著名的文坛领袖和历史学家。历仕宋、齐、梁三朝,官至尚书令,卒谥隐,后世称沈隐侯。 南齐永明五年春,沈约奉命撰《宋书》,他以何承天、徐爰等人陆续修撰的国史底稿为基础,略事修订,删去属于晋代的13人传记,续撰永光以后十余年的史事,第二年二月即将纪传部分撰成奏上。因为大部分是利用徐爰等...
《宋书》包括本纪10卷、列传60卷、志30卷,合计100卷。 晋安帝元兴二年荆州刺史桓玄代晋称帝,翌年刘裕推翻桓玄,随后北灭南燕、后秦,系威权于一身,终于夺取帝位,建立刘宋。刘宋永初元年是南朝的开始,也是南北朝对峙的起点。《宋书》记事始于宋武帝永初元年,迄于宋顺帝升明三年,主要记载刘宋政权六十年的史事。 本纪十卷记刘宋王朝的八个皇...
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巨鹿曲城人。他是唐初一位杰出政治家,也是当时一位重要的史学家。 《隋书》是唐初设立史馆后成于官方的一部官修史书。唐太宗于贞观三年命魏征等修隋史,参加编撰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李延寿、赵宏智等人。《隋书》由魏征负责主编。至贞观七年修成。《隋书》修成后,魏征加位光禄大夫,进封郑国公。 《...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做龙图阁直学士,神宗时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他在晋呈《通鉴》的表文中说: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生有伦...
《资治通鉴》根据丰富的历史资料,整理了1362年的史实,按照时代顺序,编成一部294卷的编年史。 《资治通鉴》专详治乱兴衰,着重记述各代重大政治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并突出记载历代战争的谋略及经过,也记载一些重要人物的事件和言行。不仅如此,更适当记载有关国计民生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状况,以及礼乐兵刑、民族关系、社会风俗等。可以这样说,《...
谷应泰(1620年~1690年),字庚虞,号霖仓,直隶顺天府丰润县人。顺治四年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员外郎,十三年五月,以户部郎中出任浙江提督学政。他雅好经史,博闻强记,夙有网罗百代之志。 即任之后,即设书舍于西湖畔,署称谷霖仓著书处,邀集江浙名士,着手编纂明代史书。对于我国古代史籍的三种主要编写形式,即《左传》所创之...
赵翼(1727年~1814年)字去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人。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乾隆二十六年考进士,得探花,后涉足仕途。乾隆三十八年春,回到家中,以读书赋诗为乐,此后开始其著述生活。 《廿二史札记》是以纪传体编写的一套史书,记录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事件,是了解我国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遗产的资料宝库。这一套史书包括子卷在内,...
魏源(1794年~1857年),字默深,湖南邵阳人。29岁中举人,52岁中进士。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不为掌权的保守派官僚所喜,故一生仕途不得志,大部分时间是做地方督抚的幕僚和从事学术著述。 魏源进行清史研究的准备工作,大约始于道光九年左右。这一年他应考清廷礼部考试未中,于是按惯例纳赀任内阁中书。内阁是清廷掌管政令草拟和颁布的机构,故对清政府...
章学诚(1783年~1801年)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人。清代史学家。他一生中编修的方志很多,主要有《和州志》《永清县志》《亳州志》等。一生著述丰富,《文史通义》是他的最主要的著作。 《文史通义》是作者研究文史著作的汇编,分内、外两篇,内篇六卷,外篇三卷,共九卷。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在清干嘉时期,有许多不同流俗的杰出思想,是惊世骇俗...
处世哲学就是为人处世之道。 以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规范,指导人们认识和处理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我国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资本主义社会信奉金钱就是一切等。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正确的处世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道德和规范作为行为的准则,并以此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国的传统处世哲学可概括...
做人是需要智慧,人生有了智慧光芒的照耀,才会集采百家,融会贯通,才会丰富精彩。当然,还要努力去把握智慧和圆滑的界限,智慧令人神清气爽,智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圆滑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在做人处事上我们也要对这种传统哲学有所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真正成就智慧人生。 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个人涵养素质,是很难把握这...
儒家的处世哲学讲究仁义、忠恕、中庸,它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说,父亲做了坏事,儿子要隐瞒;儿子做了坏事,父亲要隐瞒。 二是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不忍,则乱大谋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说,如果在小的问题上不忍受,就会破坏了大的...
道家的处世哲学讲究的清净无为、乐天知命。 老子被誉为道家的宗师,道教的教主。老子处世哲学的基本思想集中表现为柔弱胜刚强。老子对柔弱胜刚强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他对水的阐释中。柔弱胜刚强是老子依据人生真实复杂的情况所提出的处世原则,极具现代价值。 柔弱胜刚强是《老子》第三十六章的观点,原文是: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云: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是的,柔弱胜刚强。既然强梁者不得其死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那么柔弱也就是最佳的处世姿态。 既然柔弱胜刚强,最好的制胜之道便是,守住柔弱,而不要追求极盛。月圆而亏,日中而倾,物方生方死。世界万物都处在一种循环之中,所以,守住弱,便是守...
佛教道家的处世哲学讲究禅定和超脱。佛陀的处世态度集中体现在八正道和四圣谛中。 偈中说:所有境界中不执著最殊胜,两足众生中佛陀最殊胜。 这是唯一的正道,除此之外,再没有证入清净知见的正道了,奉行此正道吧!魔波旬就无能为力。 奉行此正道,就可以灭尽诸苦,此一正道也是我灭尽诸苦,证悟圣果时所宣说...
一是在社会交往中淡字当头,俭以养德。为人处世,交朋待友,对势利纷华,似乎不必太过于苛求,当以淡字当头。看淡些,看开些,人生也就豁然开朗,有滋有味了。正如平平淡淡才是真。 二是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办事。做人要低调,不要光耍嘴皮子,不要好逸恶劳;做事要勤奋,勤字当头,苍天不负有心人,天道酬...
作者朱柏庐(1617年~1688年)作者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省昆山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 《朱子家训》是经典诵读口袋书的一种,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五百多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